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商会
金秋时节,浦江两岸涌动皖沪合作的热潮。9月6日至8日,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率安徽省党政代表团来到上海这片中国经济的热土考察访问。
发展的历史聚合到一个新的起点:经济龙头的上海产业升级“向西”转移;奋力崛起的安徽抓住机遇“东向”承接。
短短三天,省党政代表团在沪召开了皖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座谈会,签署了两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合作交流的协议,举办了安徽(上海)产业与园区对接会,与上海市“执手”再续“前缘”,与跨国公司“牵手”谱写新篇,实现安徽“东向”新跨越。
合作:“两头热”倍添活力
“现在上海与安徽的联系更紧密,你们也要主动到安徽去发展。”9月8日上午10点半,在亚洲规模最大的展览贸易中心上海世贸商城,听完一家公司负责人的介绍,陪同省党政代表团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主动向在场的经销商们“推销安徽”。
“欢迎你们到安徽发展,我们将积极为你们做好服务工作。”郭金龙书记当场热情承诺。
“去年安徽省商务厅组织安徽5家纺织服装企业来世贸商城参加商贸活动,感谢安徽的支持,希望今后更好地与安徽合作。”看到郭金龙、王金山十分高兴,世贸商城负责人当即表达与安徽加深合作的愿望。
“我们不仅欢迎你们到安徽去,也会动员更多安徽的优势企业到上海来发展。”郭金龙的回答引来在场宾客的欢笑。
“过去是‘一头热’,现在已发展到互相需要‘两头热’。”全程参与这次考察的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深有体会:“这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之前,两省市相关部门在一起反复磋商,不仅我们提出的合作意向和项目得到上海的同意,他们还主动提出一些要求,合作愿望比较积极。”
双向合作在对接会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据介绍,几年前,安徽到上海举办类似活动,跨国公司和上海龙头企业参加的不多,而且来参加的一般都是公司中层人员。此次对接会上,24家跨国公司积极参会,其中包括16家世界500强企业,而且参会者都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决策层人物。其中21家目前在安徽虽然没有投资却已有明确投资愿望而积极参加对接会。世界最多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美国德尔福、世界十大汽车公司日本丰田汽车看中我省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欲图合作而来;美国最大家电供应商惠尔浦看中我省家电制造能力探寻合作而来;江森自控、三菱重工、高盛等一批著名跨国公司的亚太或中国区总裁、首席代表纷纷与会,100多家上海行业领先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积极参会寻求商机,开展合作。
“安徽的成长有目共睹,安徽的潜力也有目共睹。”新加坡科技电子公司总裁郑汉杰的评价代表了参会跨国公司对安徽发展与前景的共同认可。
实力推动合作,合作倍增实力。中国经济的龙头上海和以上海为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正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安徽,把合作的双手伸向安徽。
“上海和安徽合作交流的项目会更多,领域会更广,联系会更密切。”上海市市长韩正为两省市合作描绘了美好前景。
“到安徽来看一看,你们会发现更多的兴奋点;到安徽来投资,你们可以放心大胆。”王金山省长的自信为皖沪合作注入更加积极的推动力。
对接:“全方位”整体突破
联合利华从上海迁移合肥,上海华谊从上海移师巢湖,拉开上海向安徽产业转移的序幕,让安徽看到自身区位与成本优势吸引东部产业转移的竞争力。
43家开发区,490个项目,此次安徽在对接会上开出的“大单”让上海市政府、跨国公司和上海企业领略到安徽“承接转移”的战略部署和精心准备。
“上海新一轮产业升级为我省承接整体转移提供了机遇。”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认为,化工、医药、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配件、建材、电子信息、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都是我省承接转移的重点领域。
从“对接”大视角看,省商务厅厅长王福宏认为,此次考察访问实现七个方面的“对接”:产业转移对接形成皖沪产业分工新格局;跨国公司上海总部与我省企业较大范围对接,形成招商引资新格局;出口加工区对接,为我省准备在合肥创办出口加工区创造条件;服务外包业对接,为我省尤其是合肥与上海的服务外包业合作搭建平台;商贸对接为我省开辟皖沪合作大平台;口岸通关对接,为我省企业创造出口便利。目前,我省马钢、奇瑞等8家企业已进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大通关试点,在合肥海关一次申报,上海海关即可放行。今年我省力争80家A类企业加入到大通关行列,享受便利服务。
合作赖于基础,基础助推高度。去年,上海在我省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达726个,总投资600多亿元;今年1至7月,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达629个,总投资623亿元,占我省利用内资的十分之一以上。同时,我省在上海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1.5万家,注册资本达160多亿元;几十万安徽建筑大军常年奋战在上海城市建设工地上;安徽的农产品成为上海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9月6日,当王金山省长和韩正市长双双签下两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协议时,皖沪合作拉开整体性突破大幕,一些重点合作成为亮点:上海有实力的企业将参与安徽核电项目和两淮煤层气项目开发;安徽将选择一批优越的省级开发区部分或整体承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上海内外资产业、资本和技术的转移;安徽将优先提供适应上海市场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等。
“上海与安徽产业结构各有特点,经济互补性很强。双方通过新探索和紧密合作,使上海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和安徽的制造业、资源等优势结合起来,互利合作、各展所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形成分工联动、区域合作新机制。”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期望也是安徽的期盼。
“皖沪合作,珠联璧合。”郭金龙书记的祝愿正成为两省市交流合作的动力与方向。(曹显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