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一百多年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商帮之一徽商以崭新姿态重登中国商界舞台。新徽商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的经济领域里纵马驰骋,创造出奇瑞、江淮、海螺、希玛、比亚迪、丰原、洽洽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民族品牌,不少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成为中国制造响当当的代表。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清朝中叶起,徽商雄居中国中国商帮之首,尤其在盐、典当、茶业贸易上独执牛耳。最鼎盛时,钻天洞庭遍地徽、无徽不成镇。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百年老字号:胡庆余、王致和、胡开文、胡玉美、张恒春、汪瑞裕等等。清朝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徽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时代造就了新徽商。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新徽商抓住建设市场经济的历史机遇,在继承徽商讲究诚信、注重文化的传统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厚积薄发,终于脱颖而出,开创了徽商新的辉煌。
新徽商一脉相承了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徽骆驼精神。1988年,安徽无为农村小木匠何帮喜怀揣借来的120元钱,背着一把锯子,开始在北京的奋斗生涯。他挖的第一桶金是给一户人家装修厨房所得的40元钱。此后,他制作床垫、台球桌,进行市场和资本积累;从1996年起,趁保龄球运动在我国刚刚兴起之际,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保龄设备制造中去,花了三年时间,攻克数道技术难关,取得数项专利,填补了我国保龄设备生产的空白,并且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保龄设备制造商,创立了保龄制造行业的民族品牌希玛。
与何帮喜相比,绝大多数新徽商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专业背景和全球目光,完成了新徽商从吃苦型向知识型创业者的转型。这使得他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占据竞争的优势。像研制出中国第一台VCD的姜万勐、研制出中文语音合成系统的刘庆峰就是代表人物。被称为电池大王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王传福,从本科、研究生到工作的研究对象都是电池。1995年,他南下深圳创办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充电电池的开发和制造。王传福拥有核心制造技术,只花了4000万人民币建起自己的生产线,是国外同类生产线价格的1/20。高技术带来低成本优势,比亚迪的生产成本只有国外企业的30%。
比亚迪相继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飞利浦、通用电器等主流企业的电池供应商,2004年,占有全球电池市场份额达到20%,锂离子、镍镉、镍氢电池的销售量分别居全球第二、一、三位,全球平均每四部移动电话中就有一台使用比亚迪生产的电池。
企业竞争力从根本上说还是文化的竞争力。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戴培昆说,历史上徽商的崛起和壮大,徽文化起了根本的作用。新徽商之所以重整旗鼓,重要的也是与时俱进,不断保持文化上的先进性。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上,安徽江淮汽车有限公司连续14年保持50%的年增长速度,引起业界的瞩目,造就了中国汽车业的江汽现象。江汽的成功就在于大力建设以学习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创建了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个学习型企业。江汽实施40+4的工作学习制度,职工每周工作5天外,还要集中半天进行业务学习。企业还创办了大学,为职工日常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企业的优秀员工被公司选送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去培训和攻读学位,以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经理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从学习到创新,江汽从一家单一制造底盘的国营小厂,一跃成为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一流商用车生产基地。今年一季度瑞风商务车销量位居同行业榜首;JAC轻卡系列销量稳居行业第二,连续五年全国出口量第一。
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刚刚结束的2005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说,伴随着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一代徽商正在迅速崛起,并做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安徽消费品零售总额1503亿元,居全国第15位,同比增长了12.9%,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同年,安徽徽商集团进入全国培育的20家流通大企业集团序列,当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50亿元。当然,跨出省域创业的徽商们也正在各个领域展示锋芒,形成一股强势力量。
长期担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的程必定研究员认为,中部崛起战略给了徽商新的机遇,然而新徽商要想重新称霸中国商界,必需摆脱农本位、官本位、有商无工等旧有的弊病。就安徽本省来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业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问题。谁先意识到这一点,谁就可能再度成为新时代的财富弄潮儿。(新华社合肥记者卢尧、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