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各地商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商会

合肥海尔成长报告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18日   阅读次数:2391次  

  新安晚报5月23日讯 “海尔也是徽商。”在日前刚刚结束的2005国际徽商大会上,海尔工贸有限公司安徽区总经理李鹏的一席话引起与会记者的关注。
  前不久揭晓的旨在对亚洲顶尖企业排名的“《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200强”排行榜上,海尔在中国大陆30家参评企业中名列榜首,并且在公司综合领导力、公司声誉卓著、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公司管理者有远见、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富有创新精神等多个单项指标中,海尔均位居第一。
  2004年12月26日,在海尔集团创业20周年纪念日当天,海尔总裁杨绵绵宣布,2004年,海尔集团全球额突破1000亿,成为中国第一个千亿级规模的自主品牌,并且实现海外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
  ……
  海尔不缺乏关注的目光,也不缺乏被关注的理由。但安徽人关注海尔显然有更多的理由:因为有合肥海尔工业园,这个占地面积53公顷的工业园,由海尔集团投资10亿元兴建。去年底,海尔集团宣布,再度向合肥海尔工业园追加6亿元投资。
  2004年,合肥海尔实现销售收入51亿,创利税总额2.6亿,创工业总产值66亿,人均创工业产值170万元。可以进行这样的对比:2004年合肥市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59.28亿元,也就是说,合肥市工业总产值中的将近10%是由合肥海尔工业园贡献的。
  依照政府的统计公报来看,海尔已经是合肥最出色的企业公民之一。但是,本报记者的随机调查表明,普通公众与消费者中很少有人将海尔看成合肥的企业,多数人知道海尔在合肥有投资,但对于合肥海尔的“详情”并不了解。也许正由于此,李鹏总经理在徽商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我们在安徽有一个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海尔工业园,现在又组建了合肥海尔营销总公司,并且执行的都是当地化人才策略,海尔就是著名的徽商。”
  较之于声誉日隆的海尔集团,合肥海尔在我省普通公众眼中仍然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本报记者决定走进海尔工业园,尝试解密合肥海尔。
 
 成长历程:
  
“7年做到66亿”
  “海尔集团用了20年时间,做到了1000亿产值;而合肥海尔用了7年时间,做到了66亿的产值”,汪洋这样概括合肥海尔的成长历程。
  汪洋是合肥海尔信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人,在海尔于1997年接手黄山电视机厂之前,他是黄山电视机厂的职工。之后,汪洋成为合肥海尔的员工,一直做到现在,见证了合肥海尔由小到大的完全成长历程。
  1997年底,海尔通过兼并黄山电视机厂跻身彩电业,之后,彩电便成了合肥海尔的主导产品。在海尔集团的总体战略框架下,合肥海尔主业表现相当突出,年产量平均递增速度为35%,并曾在2000~2002年之间,连续3年创合肥市工业总产值第一,历经近7年发展成长为安徽省支柱产业。
  2000年3月28日,位于合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0个亿的合肥海尔工业园全面破土动工。同年9月,海尔彩电生产线全部迁入海尔工业园并投产。同年,12月16日,合肥海尔工业园举行开园典礼,标志着亚洲最大的海尔家电B2B生产基地在合肥建成投产。主导产品有海尔LCD、PDP、HDTV高端彩电、空调、洗衣机三大类别。同时,特种钢板、模具、物流配送中心等相应配套设施相继入驻运营,完全实现了海尔产品在中西部地区的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三大环节的本土化表明,海尔集团对合肥海尔的定位不仅仅是纯粹的生产基地,而是一个完整的企业。
  2002年,海尔彩电、空调、洗衣机等12大类产品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3C认证”(3C为“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英文缩写)。与此同时,合肥海尔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安全体系方面,海尔彩电先后通过了UL、FDA、FCC、SAA、GS、CE等国际认证,一系列的国际化认证为合肥海尔创建世界一流的环保型家电生产基地,并开拓国际市场开辟了通道。
  2003年,合肥海尔开始在等离子电视制造上发力。2003年,合肥海尔全年生产销售彩电126.8万台,实现收入15个亿,利润总额1153.64万元,企业工业总产值达51.3亿元。
  2004年,海尔推出了平板电视新战略。8月,海尔发布“高清信息岛”战略,打出“3A技术牌”,即“Any Digital(全程数字)、Any Compatible(无限兼容)、Any media(全媒体)”;9月1日,海尔与日本富士通组建了高端技术战略联盟,推出了第一台顶级高清数字平板电视,进一步提升了海尔顶级高清平板电视的竞争力。2004年全年,合肥海尔共生产彩电215.4万台。
  在彩电产销大幅增长的同时,合肥海尔工业园的空调与洗衣机产品也实现了突破,在2004年共产销空调155万套、洗衣机91.4万台,再加上其它配套产业,整个工业园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6亿,成为居江淮汽车之后,合肥工业的“第二大户”。

  成长动力:

  “斜坡球体”理论

  认知了合肥海尔的成长历程,接下来的问题更会激发起公众的探究热情:从一个困境中的老厂起步的合肥海尔何以能迅速发展成合肥工业“老二”?
  合肥海尔信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洋在阐述这一问题时用了一套“斜坡球体”理论:企业就像一个始终处在斜坡上的球,如果没有支撑,自然就会向下滑落,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支撑就是一种不断创新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又通过一整套规则与制度得以落实。
  汪洋首先说的是目标:2004年215万台彩电产销量的“盘子”仍然很小,“我们的目标是到2008年做到1000万台彩电产销量”。
  始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体系,是“海尔规则”首要的内容。1997年底,海尔通过兼并黄山电视机厂进军彩电业时,国内彩电产业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大局已定,西边有长虹,南边有康佳、TCL。“但我们当时就已经提出了争第一的目标。‘争第一’始终是海尔人的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会制定各种阶段性的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目标体系。”汪洋诠释道。
  为了使整个目标体系得到落实,海尔制定了“日清体系”:阶段性的目标在海尔的工作流程中又被细化到每月、每周、每日,最终员工们在每天结束后都要将自己的工作对照目标体系进行清理,分析这一天的工作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如果有差距,明天应当怎样努力,怎么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从而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海尔的激励体系也独具特色。合肥海尔是海尔集团的B2B生产基地,奉行“柔性生产”原则,可以根据市场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样,海尔的研发、制造、销售各个环节都直面消费者,市场是否认同也就成了海尔激励体系的基点。
  这套规则总结起来并不难,但汪洋却称,自己在合肥海尔做了7年,伴随着合肥海尔一起成长,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在努力适应“海尔规则”。汪洋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这套规则始终都在激发着创新精神。以海尔彩电产品来说,海尔进入彩电行业7年,产品已经进行了数次升级换代:从最早的“探路者”到其后的“先行者”彩电、拉幕式彩电、美高美彩电再到3A高清彩电,产品始终在创新之中,每一代都有新“卖点”。不管前一代产品获得了怎样的市场反响,海尔都会果断地推出新一代产品,来取代前一代产品的市场地位。
  对于创新,汪洋的感受很真实:创新其实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汪洋说,自己这几年来不断地把自己最熟悉与适应的运转体系否定掉,重建新的工作体系,而自己一旦熟悉了这种新的工作体系后,这种体系又要被自己否定掉。“总之,就是要不断否定自己”,汪洋说,“有些时候必须咬住牙,才能挺住,但只要挺过来了,就会发现公司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合肥海尔信息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是一个销售收入超过20亿的公司,但海尔集团将它交给两个合肥人来管理:汪洋任总经理,开发部长的职位也由合肥本地人担任,两人都是黄山电视的老员工。而制造部长的“位子”上则坐着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海尔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很多人在海尔出类拔萃,但在离开海尔之后,却默默无闻了。看来,海尔的企业文化中确有一种难以捉摸的深邃之处,所以,汪洋用“海尔是海”来概括自己对海尔企业文化的感受,并且将它看作推动合肥海尔快速成长的根本动力。

  成长效应:

  合肥的海尔?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尽管在公众心目中合肥海尔是“外来户”,但合肥海尔却在时刻强调着自己的“本土化”身份:“海尔人、合肥情、报国心”,合肥海尔信息有限公司将这九个字写在公司最醒目的位置,似乎是在强化着员工对“合肥身份”的认知。
  在采访汪洋时,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合肥培育出了一个像合肥海尔这样规模的本土企业,对合肥经济贡献是否更大?汪洋坦言,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因为合肥海尔就是本土企业:首先,合肥海尔已经实现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这就意味着海尔在合肥实现了本土化,而并不仅仅是利用了合肥土地与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建一个“生产车间”;其次,海尔的员工主要来自合肥,海尔在合肥纳税,海尔为合肥创造了工业增加值;另外,海尔利用自己本土化的产品研发中心,一直在努力地开发符合安徽本土市场需求的产品,比如针对合肥人爱吃小龙虾习惯,开发出的可以洗小龙虾的洗衣机。
  合肥海尔的成长对合肥经济的带动效应也是明显的。据汪洋介绍,合肥海尔工业园开工奠基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同一天。当初,合肥海尔刚进驻开发区时,开发区内仍有大片土地未开发,如今,这里已经是企业林立。合肥海尔对此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合肥海尔至少已经吸引了1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工业园周边,现在,海尔集团决定再度追加6亿元投资用于完善合肥海尔的配套流程。合肥海尔的成长也显然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家电产业营造了良好的产业集聚环境,并为更多家电企业的入驻起到了示范作用。继海尔之后,目前已经有包括格林柯尔在内的数家国内最具实力的家电企业落户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海尔集团最为人所关注的就是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合肥海尔则为省内企业近距离的审视与借鉴“海尔规则”提供了便利:海尔工业园附近的一家工厂已经明确提出构建“日清体系”,而另外一家合资企业也在进行同样的努力。2003年,当时的安徽省经贸委曾将合肥海尔信息产品有限公司评为“2003年度安徽省质量管理奖”获奖企业,并将其管理经验向全省推广。对提升安徽省企业管理水平所发挥的促进作用,这一“软效应”虽然是无形的,但又是至关重要的。
  合肥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迅速,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引进的大企业建成投产以及进一步发展壮大对全市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在合肥市现价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序列中,合肥海尔信息产品有限公司与合肥海尔空调器公司分别排在第4和第5位。
  合肥海尔的本土化身份至此已可确认,而她未来给安徽企业带来的影响还将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