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宏观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合肥领跑中部6省会城市 GDP增幅跃居第一位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28日   阅读次数:649次  

合肥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0.19亿元,同比增长16.0%%,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GDP增幅由上年的第三位跃居为第一。

  从六城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来看(见附表),上半年,合肥市实现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4.97亿元,居中部城市第3位,比上年同期前进1位。同比增长110.1%%,增幅由中部第5位跃至首位。消费同样以17.8%%的增速位居中部之首,上半年,合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8.58亿元,绝对量在中部城市居第五位,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增速却一举从第五跃升第一。

 合肥市统计局局长朱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肥市上半年GDP增幅领跑中部,主要缘于“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的高速增长。除此之外,在另一项重要经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对比上,合肥市也以162.29亿元位居中部第四,这一数字比太原和南昌分别多出7.9922.89亿元。

  普通居民也从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分享到了更多的实惠。上半年,合肥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5603元和1839元,虽然绝对量在中部六城市中依旧位居第五和末席,但12.3%%17.6%%的增幅,均居中部第二,相比上年同期,位置分别前移了2位和4位。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603元,与排名第四的太原市仅相差1元。合肥提速“合肥市上半年的这份‘答卷’应该说是令人满意的,而且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程必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区域产业规划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他分析认为,合肥市上半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大拆违、大环境、大招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使合肥市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政府效能得到了提高,工业化的发展步伐也开始加快。可以说合肥市已步入了经济增长的快车道。”面对上半年的经济形势,程必定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而且这些措施都是自去年开始施行的,按照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政策效应一般都会滞后半年才会显现,所以合肥市上半年的情况可以说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程必定补充说。

  毫无疑问,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合肥的发展开始提速。而按照合肥市下一步的发展规划,2006年,合肥市的经济总量将要突破1000亿,全年保持16%%以上的增速;实现财政收入150.5亿元,增长15%%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招商引资达到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8元。

  从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除460.19亿的经济总量与500亿尚存差距外,投资、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均超过了全年目标的一半。

  千亿合肥的目标今年能否实现?程必定对此充满信心。“上半年增速虽然只有16%%,,但下半年在此基础上再提高一两个点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合肥市加速发展的态势非常明显。”程必定说。追赶南昌早日实现“千亿合肥”的目标,这是合肥市决策层和普通民众的共同期望。但即便突破千亿,与其他中部省会城市相比,合肥市的经济总量仍然偏低。在中部6省会中,除太原外,其他4个城市GDP都已超过千亿。

  以与合肥市相似度最为接近的南昌为例,早在4年前,合肥还是南昌赶超的对象,然而当南昌2005年经济总量迈过1000亿元大关的时候,合肥仍在850亿元徘徊,居中部6个省会城市最后一位,这多少让合肥人有些难堪。

  合肥该怎么办?找出与对手的差距,借鉴对手的发展经验,无疑是赶超对手的良策。那么,合肥与南昌的差距在哪里呢?合肥市统计局局长朱策认为,合肥与南昌最重要的差距在于工业,而差距产生的时间则在2002年、2003年。朱策告诉记者,“从2005年数据看,合肥与南昌差距就差在第二产业上,关键差在工业增加值上面,2005年,我们的工业增加值为292亿元,南昌为375亿元,相差83亿元。”

  “主要原因是前两年南昌的工业投入开始发挥效应了。工业项目投入产出的时间为2.5年,南昌在20022003年的投资恰恰在这个时候可以看出明显的效果。”朱策分析说。

  反观合肥,工业投资一直呈下降趋势。记者了解到,在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合肥市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3.9%%40.6%%34.2%%,十五期间则降低到了18.2%%。而这五年正是南昌工业迎头赶上的5年。工业先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南昌以工业发展带动全局的发展思路,显然给合肥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出任合肥市委书记才几个月,孙金龙就高调提出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并且在今年,他坚持将这四个字写进了合肥市的“十一五”规划当中。

  然而,多年以来,合肥市城市发展理念一直是“科教兴市”,对于这一发展思路的变迁,合肥工业大学经济系主任刘志迎认为,合肥的发展战略从“科教”转向“工业”,跟合肥城市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还是匹配的。“合肥这样的城市,现阶段是不宜提科教立市的,因为只有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产业需要软化时,才可以提科教兴市,而合肥市直到2002年人均GDP才达到1000美元,工业化水平还处在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

  20058月,合肥制定了《关于优先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今年2月,合肥市又出台了“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更加强化了在经济发展中工业先行的战略,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种种举措在今年开始显现成效。今年上半年,合肥市的工业投资增长196%%5年来首次超过南昌。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这一指标的对比中,合肥市也超越太原和南昌位居中部第四。

  合肥远景

  “合肥市如果能保持上半年这种加速发展的势头,实现千亿合肥和两千亿合肥的目标,将大有希望。”对于合肥市未来的发展,程必定显得颇为乐观。

  按照合肥市制定的目标,今年年底,GDP将突破千亿,而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确保1900亿元,力争达到2100亿元,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而2100亿的上限目标,与南昌市的目标相同。按照这一目标,合肥需要保持年均15.5%%~18%%的增长速度。

  除了GDP这一硬性指标,合肥市还制定了一系列软性指标。到2010年,合肥市区人口将由现在175万增加到30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300平方公里,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容量将进一步增强,这样的规模,将完全打破合肥现有的空间发展结构,真正实现“大合肥”战略。

  但要实现“大合肥”这一宏伟战略,提速发展将是合肥市唯一的选择。“对于合肥这样一个发展不足的中部省会城市来讲,在保持一定的质量效益前提下,坚持速度为先的战略取向,是我们缩小同先发地区的差距乃至赶上先发地区的不二选择。”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的这番话,为合肥市铿锵向前定下了基调。

  按照孙金龙的构想,2006年,合肥市的工作将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主题来展开。如果展望更为遥远的将来,速度为先的战略取向将继续主导这座发展后劲十足的城市。记者在合肥市“十一五”规划中发现,“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东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将是合肥市未来发展战略中的几个关键词。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