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宏观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把握“最大机遇” 高质量推进共建共享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5日   阅读次数:358次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安徽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2024年,安徽将紧紧把握这个最大机遇,推动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合作,并实施一批一体化重大工程或项目,高质量推进各领域共建共享。
  跨省的产业协作,能让要素资源在省域间更好地流动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发挥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度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完善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跨界协同机制,加快产业锻长补短。
  省际毗邻地区产业间的跨界协同,在安徽已经屡见不鲜。近日,2023年度来安县工业“二十强”企业名单出炉,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连续第四年榜上有名。“正是与长三角地区进行人才联接、技术联接、市场联接,发挥协作优势,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果煜介绍。
  据了解,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位于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是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企业,公司成立后,南京钢铁派驻了4名高管、3名博士,帮助企业生产经营和新产品研发实验,同时金元素还可以利用南钢的大型先进轧机、检测设备,为复合材料的批量生产和产品质量提供保证,依托南京钢铁的营销网络,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提供平台。
  “南钢为我们提供人才、技术、订单支持,而我们则为其提供经济、稳定、便捷的供应链。”杨果煜介绍,双方各展所长,合作攻关,随着一个个合作项目的立项、研发到产业化,产业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围绕产业合作,我省今年将实施汽车“首位产业”培育工程,围绕“三电”、智能网联、车规级芯片等领域,面向沪苏浙等先发地区,开展常态化整车和零部件对接活动;在沪苏浙举办城市品牌和重点产业推介活动,开展长三角知名企业家安徽行等系列活动。
  创新合作,也是今年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合作共建。
  创新,是安徽的一张闪亮“名片”,更是显著优势,携手沪苏浙开展协同创新,可有效构筑战略科技力量。今年,安徽将推进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推动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等装置深化合作,构建长三角大科学装置集群,加快建设“科大硅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围绕基础研究合作,将与沪苏浙协同建立基础研究合作机制,推动政府科研平台、科技报告、科学数据进一步向企业科研人员开放。
  3月1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24年工作现场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提出,三省一市要携手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成为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链接全球的重要门户、价值创造的协同典范,更好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拥抱“大虹桥”,主动靠上去。安徽提出今年要建设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发展区,这个联动发展区将聚焦资源共享、政策共通、平台共建、发展共赢,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商务会展、国际贸易、交通开展深度合作。比如,协同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辐射引领区,完善“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安徽联动发展区与虹桥“一核两带”相关贸易、物流、跨境电商企业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共建共享海外仓等新型贸易基础设施。
  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未来更多安徽群众不用出省就能享受沪苏浙大城市的医疗服务。据介绍,安徽今年将推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高质量稳定运营,加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安徽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安徽医院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项目。
  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综合协调处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力落实好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议定事项,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加快形成全省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来源:中安在线)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