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徽商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徽商故事

徽商会馆常识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18日   阅读次数:3224次  

   明清时期,徽商足迹“几遍禹内”,徽商会馆遍及各行省。徽人笃于乡谊,又重于经商,凡有会馆(义庄)之处,均为徽商聚集之地。从徽商会馆的创建,可窥当时徽商贸易之活跃。
徽商之中,歙人行贾为多。创设于明嘉靖四十年的“北京歙县义庄”便是一例。该义庄在北京永定门外五里许石榴庄,规制甚宏,厅事高敞,义庄资费则取于众商捐款。据《歙事闲谭》载:乾隆年间,歙商茶行、银行业列名捐册者17人,茶商各字号共166家,银楼6家,小茶店数千。
    会馆的建立,为徽商开辟了立足、发展之地。创建于湖北汉口市镇的“新安会馆”,曾为徽州人士扩充径路、开辟码头、提供坐贾行商之便,起了较大的作用,被称为“新安巷”。后,又由众商捐输一万五千金,置买店房,扩充径路,石镌“新安街”额,兼建“奎星楼”,收买附近会馆房屋基地,造屋数十栋,为同乡往来提供栖身之所。
会馆的建立,有利于徽商的联合壮大。嘉庆十四年间,徽州、宁国二郡商人在姑苏吴江盛泽镇联合创建“徽宁会馆”。吸引了不少迁居吴江的徽籍同乡,他们竭力资助,乐善捐输,敦念本根,不忘乡谊,为徽商的壮大,出了一臂之力。
    此外,还有鄱阳石门街的“徽州会馆”,粤门的“婺源会馆”,江苏的“徽郡会馆”等,均有较大影响。有的会馆还延师教习同乡子弟,不放松在外子弟的教育。会馆也有传递官府文告的,曾起了驿站的某些作用。

中国国际徽商网 向清风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