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江淮大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一组组鲜活数据展现绿色安徽活力,一幅幅“皖”美画卷激励江淮儿女奋进。
这五年,我省启动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重要进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等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下降20%。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环巢湖湿地群、骆岗中央公园启动建设,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河长、湖长、林长、田长、生态环保专项监督长制度全面推进,森林覆盖率超过30%。
且看,扬子鳄回归自然怀抱,繁衍生息;不远处,野生江豚逐嬉长江碧波,憨态可掬;回首间,东方白鹳再现巢湖湿地,惊艳不已……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保护好山好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有效,成绩有目共睹,成就来之不易。同时应当看到,我省节能环保压力大,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依然突出。面对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不能自满,不能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加快实施碳达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稳推进”。贯彻国家战略就是抓住发展机遇,紧跟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步伐,有利于我省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站位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低碳零碳负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争创国家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省,在有条件地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健全完善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煤炭减量的同时,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等与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促进淮南、淮北煤化工基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推动煤炭消费有序减量替代。开展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推进绿色生活创建。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发展绿色金融。
着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见实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下大力气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省自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重要水源地保护,建立城乡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农村生态河道和生态清洁小流域。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加强固废危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环境监管,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融合,强化白色污染、新污染物治理。科学谋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屏障建设,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把马鞍山打造成长三角“白菜心”。
压实政治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更完善”。生态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快完善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全面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协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处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美好安徽前景可期,要切实把好山好水守护好,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安徽最动人的色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上一条:王清宪与李滨举行工作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