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商会
“腐乳宗师”王致和
王致和,本名王之和,清初安徽太平县仙源镇人,仙源是古代青弋江上游主要支流的商埠码头。古代徽商往下江经商有两条水路,靠近东北部的歙县西乡、屯溪等地的多选择青弋江到芜湖中转,经长江抵达南京、扬州等地;靠近东部的歙县东乡、绩溪等地的多选择水阳江到芜湖中转,再抵达下江商埠。因此古代仙源镇是徽商进出徽州的门户,也是部分徽商的水陆中转码头。王致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而且从小就帮助父母经营豆腐店,学会了勤俭治家和经商之道。
自幼便开始饱读诗书的王致和于康熙四年参加乡试,一举得中,族人见王致和得了举人出身,便劝说他的父母继续送子进京参加殿试,一旦殿试及第就可以获得一官半职,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族人也可以托其庇护。因此王氏宗族集资送王致和进京续读,等候殿试。谁料,次次殿试都名落孙山,而此时家里又遭遇洪灾,所能供给的盘缠也少之又少,为了能继续留在北京求学,王致和迫于无奈从同乡,徽帮会馆借来一些银两开了一家豆腐坊。起初王致和以做豆腐为主业,本身就是举人出身,再加上他的豆腐白嫩、细滑,很快便火透了整个京城。
生意做火了,王致和反而有些担心,因为自己毕竟是外乡人,而制作豆腐的其他商人大都是本地人,惹恼了他们,自己只怕以后也无立足之地,并且豆腐行业本身也是薄利经营,没有什么利润可言的,大家也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一阵愁思涌上眉头,于是王致和派人每天傍晚将其他豆腐作坊剩下的豆腐全部收购,但是又无用处,只好拿去喂猪。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恍然间王致和想起了家乡的腌豆腐,于是豆腐乳便应运而生了,并取号为“致和祥”。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一是这个商号与“之和”谐音;二是寓意和气生财;三是他认为做生意不能仅仅为自己,也要使圣人之道得以弘扬。《中庸》中云:“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有位同科的皖籍举子金榜题名之后在京城做官,与王致和关系不错,他为了能提携、关照落榜的王致和,就将王致和的腐乳推荐给了宫里的御膳房,并请御膳房呈献给康熙品尝。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帝品尝了“致和祥”的腐乳,颇为惊奇,御膳太监告诉康熙帝此乃殿试落榜的江南举人所经营的“致和祥”腐乳,康熙帝大为称赞,遂御笔题名“青方”两字。一夜之间,王家的豆腐乳成了皇宫大内的御膳,京城的达官贵人也纷纷效仿宫里的做法,以食“致和祥”腐乳为身份的象征。从此,“致和祥”腐乳便享誉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致和的豆腐大都选择当年出产的“六月黄”和“八月白”等优质品种的黄豆,这两种黄豆碾磨出的豆汁无异味,并且有浓浓的豆香。尤其是“八月白”豆种所出的豆汁,不仅香正,而且色泽纯白。只身一人的徽商王致和之所以能在京城站住脚跟,并且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诚信”。“诚信”乃经商之本,“大道”乃经商之极。从王致和开设“致和祥”腐乳店到他获得成功的过程都无不显示出他的诚信之道,这也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上一条:“剪刀师爷”张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