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徽商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徽商故事

徽商骄子刘福领:与时代同向,与社会同步,与人民同行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0日   阅读次数:5946次  

序曲 天下徽商多才俊

欲说中国商帮,总也绕不开徽商。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能够在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击败竞争对手。

“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一首古徽州民谣,道出了历史上徽商成长的艰辛。山多,地少,人口也多,为了生计,只能背井离乡去经商。肩负父兄、家族生存发展的重负,义无返顾地“离世守之庐墓,别其亲爱之家庭”,“近者岁一视其家,远者不能以三四岁计”。许多人“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扰未厌焉。”

千百年来,徽商以勤俭执着、诚信担当、贾而好儒,利以义取而著称于世,他们身上闪现着可贵品质,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新时代,新征程,当代徽商,不仅传承着徽商精神,而且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以探路者的姿态,吹响先锋号,引领安徽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徽商骄子。

本文就为读者诸君推介一位新徽商才俊——江西航海景鸿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来自安徽颍上县江店孜镇的刘福领。
八零后的刘福领,瘦高个子,眉清目秀,风度端凝,含蓄内敛,脸上有一种祥和之气。他驰骋商场二十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无论到哪里出差,总要用心观察当地的风土民情,营商环境,敏锐地发现商机,捕捉商机。在刘福领的引领下,安徽省内,尤其是阜阳、颍上一带的老乡纷纷走出安徽,跟随刘福领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奋斗,做时代的追梦人。

颍上骄子 初试锋芒

“余陶双桥隐七贤,皮浊二水聚八仙”。刘福领的家乡在颍上县江店孜镇的双集村。该村除人文荟萃之外,还有古井古泉,“竹林七贤”诸君曾经结伴来此处畅游······
安徽颍上县,自古便人杰地灵。这里是“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鲍叔牙,秦左丞相甘茂、少年政治家甘罗的故土,当代又诞生了学界大师常任侠、文坛大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郑守仁、陈国良等一代精英名流,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等。

刘福领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他爷爷、奶奶务农为生,勉强度日。父母务农种地,后以卖菜为营生。菜市场喧嚣的环境,父母的进货与售卖,父母与供货商、买菜人讨价还价、鉴别菜品的质量等等,刘福领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耳濡目染的传承着最基本的经商之道。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父母亲望子成龙,家风、家教非常严谨,告诫孩子们不要剑走偏锋,不要投机取巧,要踏踏实实做人,不去坑蒙拐骗,不做恶事,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安徽人。

涉世之初,刘福领就在安徽合肥开店卖水果。那一年,他才16岁。当时,父亲给他360块钱,叮嘱他到合肥市去找工作。他孤身一人,踯躅街头,凄凄惶惶之际,忽然脑洞大开,觉得与其四处投简历、找工作,不如自己当老板。他发现合肥那些小摊贩的水果生意做的不错,利润不少,销量蛮大,只是难免要被城管驱赶,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压抑,恐惧。他心下思忖:我堂堂男子汉,岂能任人驱赶。人要活得有尊严,有地位。

这位16岁的毛头小伙说干就干,就在合肥找亲友帮忙筹款,租店面、买三轮车,在他认为开店能够包赚不赔的临街码头,租下一个店面来,坐店经营水果,免得整天担惊受怕,把自己吓出心脏病来。
刘福领给自己的水果店取名为“鲜果园”。开店之初,他到水果批发市场上去进货,由于自己不懂江湖潜规则,吃了不少的亏,一箱香蕉三十斤,他进货却每箱少秤5、6斤,他自己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连续几天盘点算账,仔细寻找漏洞后,才发现问题出在装水果的盒子上,夹层里面有水泥块。他学会了进货时货比三家,学会了售卖时分等级出售,将苹果、香蕉、梨子、橘子等各种水果分等级标价,薄利多销,利以义取,恪守宁愿饿死也不少秤的徽商传统。并且在开店卖水果的过程中悟出了不少经商的道理,诸如货卖堆山,按质论价,促销活动等。

刘福领开店买水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时他有个表哥在工厂里上班当车工,一个月工资只有七百元,而刘福领一天的纯利润已经两百块了,在族人面前他有一种骄傲感、成就感。九个月后,刘福领策划开分店了。请了两个帮手,一个负责老店,一个负责新店,他自己负责进货、大客户开发等事务。

云卷云舒,世事难料,他请来的两个人也同样具有经商的头脑,在守店的过程中发现开店买水果也能赚钱,居然还莫着了刘福领买卖水果的诀窍。终于有一天,那两个人自动离职,在刘福领店面的边上,开了一家水果店,并且把刘福领的客户引流到他们那边去。刘福领的生意一落千丈,他果断把水果店关闭,另觅出路。
刘福领在商场里初试锋芒,作了两年多时间的水果生意就此嘎然而止。

漫游全国卖麻花 感受人世温暖

徽商,自古以来有着同舟共济的和协精神。“乡谊观念”“宗族意识”和血缘关系,形成了徽商以众帮众、相互提携的传统,易于结成牢固的团体。实际上徽商基本上就是一个以血缘、地缘、人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商业网络的商帮。

却说刘福领单枪匹马闯荡合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却未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他关闭了水果店,回到颍上双集村。这时候,徽商互助的家族力量及时出现,给了重新出发的希望。他妹夫的家族素来有着祖传的炸麻花、卖麻花的绝活。刘福领跟随妹夫一家人进入炸麻花、卖麻花的队伍,开始了走四方,卖麻花,风餐露宿的传奇历程。
那是怎么样的一种艰难困苦呢?可以说是纵横数万里,漫游十数省。虽然号称“马达一响,黄金万两”,但是有谁能体会到赚钱背后的辛劳与艰险?为了节约,刘福领不住五块钱的招待所和饭店,无论严寒酷暑,都坚持在车上、在桥洞里睡觉。夏天酷热难耐,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难以入睡。他只能穿着棉袄棉裤外加三床被子,蜷缩在驾驶室里熬过漫漫长夜。好在卖麻花的收入比在合肥买水果高得多,这点苦倒也值得。

他们以家族亲情为纽带,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乡村漫游,每到一地,购置面粉、食用油等相关物资,寻找有资质的食品加工厂,租借人家场地和生产车间,自己按照秘方扎制麻花,然后再开车拉着麻花四处叫卖。租厂房是按天数计费的,租一天就要花费上千块钱。一般扎制麻花,从准备材料到扎制出上等麻花,要花两三天的时间。
在这日出日落的漫漫征途中,刘福领遇见了不少暖心的事情,让他感受到认识的温暖懂得了感恩,为日后他做慈善做公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那年头开车外出很不容易,没有手机导航,出门只能靠地图,每回初到一处城市里开车,还得请当地的专业带路人引导,否则违反城市交通规则,可能要被扣车罚款。常年的奔波,让他丰富了阅历,结识了许多朋友,体验了人世温暖。

却说有一年,刘福领一众人等驾车走到四川某地,居然遇见了一位安徽籍老乡,三天的停留补给,老乡硬是分文不取,还管吃管住。刘福领非常感动,这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始终萦绕在心头,令他就终生难忘。车队离开的时候的时候,留下一代五十斤的麻花给老乡,略表寸心······

外出经商,意味着四海为家,漂泊无定,或者在山岭间跋涉,或市井叫卖。每日驱车几百里,车上桥洞权当床。麻花泡面且充饥,掬捧流泉伴愁眠。个中滋味,一言难尽。他曾经亲眼看见别人的汽车翻下山崖去······好在刘福领好人有好报,遇到紧急情况,总能够化险为夷。

却说有一年,刘福领开车行进在湖南浏阳的莽莽群山之中,盘山公路之上,伸头望车窗,山下砖瓦窑厂的那高高的烟囱,已经变得异常渺小,小的好比菜园子当中的一颗葱。就在快要上到山顶时,刹车的手刹断了,发动机也点不着了,离合器也坏了。山高坡陡之处,车身几乎都成垂直状态了,情况万分危急,稍一松脚刹,车子就会向后滑动,直接飞下悬崖陡壁去。

刘福领临危不惧,死死地踩住脚刹,心里默默祈祷,期盼有路人经过,好让人稍信下山,寻求救助。

也许是上苍有好生之德,也许是刘福领洪福大命大造化大,这千钧一之时,迎面走来一位砍柴的老太太,刘福领赶紧大声呼救。老人家常年居于大山深处,操一口的方言土语,刘福领用尽可能标准的普通话,费了好的工夫,老人家总算听清了原委,扔下柴火,慌慌忙忙下山去喊人。

等人易得久,时间似乎冻住了。刘福领度日如年在车上坚持了将近两个小,终于等来了老人家搬来的救兵,几个身强力壮的乡民齐心合力,花了半小时才将车推上了山顶平坦的地方了。那位老太太派小儿子在山上看车守夜,刘福领给随老太太一众人等下山休息,美美的睡了一夜安稳觉。那一夜,他睡得特别的沉,特别的甜。

次日早上,老太太的大儿子陪他到镇上购买配件,请修理师傅上山把车修好。刘福领拿出一些钱给老太太表示感激之情,老人家坚决不肯收下,刘福领只好在镇上买些补品之类的礼物送给老人家,然后启程赶路······

都说世上有观世音菩萨能够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究竟有没有人遇见菩萨搭救,世人无从知晓。但刘福领卖麻花的途中,遇见了好心人,却是真真切切真实不虚。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刘福领至今依旧和老太太家人保持联络,并常常回去探视。

舅舅点醒梦中人 雏鹰放飞天地宽

长期漂泊无定的生活,刘福领感到心身疲惫,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思路。

刘福领把在家乡开办食品加工厂的想法和父亲讲了,他想把麻花和当地的特色美食做成包装食品,面向全国搞批发。父亲由于长期在本地卖菜,胆小慎微,他考虑更多的稳中求进,规避风险。刘福领是个孝子,对父亲的忧虑和担心也很理解。他一边在颍上寻求商机,一边干些杂事,打发时间。

忽然有一天,他的舅舅来到家里,打破了刘福领死水一般的沉闷日子,叫停了刘福领手头上的事情,疾言厉色地告诫刘福领男子汉要志在四方,做天下生意,展鸿鹄之志,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舅舅心疼外甥,也了解外甥,他相信外甥天资聪慧,能成大事业。舅舅是有备而来的,好比民间所说的“佛渡有缘人”,关键时刻舅舅来接引刘福领走出乡关,振翅高飞。

舅舅把刘福领安排进他与朋友在河南汝南合股经营的一家加油站去作“打工人”,负责打扫场内卫生、洗车和押车运油,从基层做起,学习加油站的服务与管理。

20岁的刘福领在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干着,跟随着舅舅的朋友们学习加油站管理、押运线路、财务管理等。刘福领少不经事,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并无更多的想法,对于钱多少尚未有明确的概念,觉得有固定的工作、有稳定的工资,就很安逸很满足了。甚至觉得在加油站工作有些乏味、枯燥。此时的刘福领好比参禅问道的修行者,还在混混沌沌中没有开悟,两眼茫然,心无所依。

刘福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迷茫之时,他舅舅又从天而降,及时出现在他身边。舅舅询问了他的工作情况,听取了他的思想汇报,立马就找到了外甥之所以迷茫彷徨的结症——舅舅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叫刘福领算账,把加油站每天、每月、全年的收支、盈余算一遍,用数据说话,直击人心。刘福领当下如闻雷霆霹雳,顿悟玄机。他明心见性幡然醒悟,明白了舅舅的良苦用心。舅舅并不是要给他一个安稳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而是要他像雏鹰一样,学会放飞自我,自由翱翔。

“鸡笼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舅舅点化他不要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贪图小利,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人物,成就自我,造福社会,回报桑梓。

鹤鸣九皋 声闻于野

刘福领在舅舅的点化下大彻大悟,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白了怎样才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担责任。
刘福领凭着漫游大半个中国的阅历,凭着在加油站的岗位历练,他开始规划自己的事业蓝图了。

刘福领首先和舅舅合资,在安徽安庆太湖县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加油站,在和舅舅合作开设了第五个加油站之后,舅舅再一次和刘福领进行促膝谈心:“企业不是在我的关照下才能运作。你这么年轻,思路开阔,富有想象,不应该在我的阴影下做事,应该跳出我的圈子,做更多更大的事情。”

刘福领听从舅舅的规劝和鼓励,单枪匹马外出考察,在芜湖市繁昌县里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加油站,尝到了自己独立掘金的成功喜悦。

刘福领从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顺风顺水,把加油站开到阜阳、六安等地,直至湖北、江西等省外地区遍地开花。并且通过家族的力量,投资领域向农业、工程、餐饮、物流、电子商务、陶瓷等产业延伸。果然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新徽商 新老表

刘福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听说江西民风淳朴,商机无限,尤其是世界瓷都景德镇,发展前景广阔

巧合的是,他在皈依佛门,成为居士后,在庙里求得一签,说他的财运在“楚江边”。于是,刘福领毫不犹豫地直奔景德镇,借着拜访同乡的机会实地进行市场考察,却并未发现什么适合他的专业的商机。当他乘车返回安徽时,在皖赣边界他发现景德镇浮梁有一家加油站正在寻求转租经营,他怦然心动,立即前去洽谈,双方一拍即合,达成承租协议。

从此,刘福领从安徽进入江西,立足瓷都,面向江西。他在江西扎根,在江西拓展,先后在乐平、婺源等地开设加油站,并且和朋友们合股开办学校、健康养生、陶瓷等产业。

身在景德镇,他对瓷都的感悟归纳为:陶瓷包万物,万物包陶瓷。他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和陶瓷艺术挂钩,让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实现人们诗意栖居的理想生活,刘福领决心尽己所能,助力景德镇陶瓷艺术走出江西,走向世界。

刘福领在大风大浪里成长,锐意进取,积极拓展,夯实自己,成就自我。他时刻牢记自己是时代中的一份子,是时代成就了他的事业,心存感恩,回报社会,在党的领导和帮助下践行公益,承担社会责任。

近十几年来,他积极参与捐资助学、爱心捐赠,访贫问苦,扶危济困等方面的开支不下百万元。被老家颍上县江店孜镇双集村评委成功企业家、慈善家。今年安徽各地突发水灾,尤其是他自己的老家颍上县受灾严重,刘福领积极响应江西省安徽商会的号召,捐赠资金和物品,为家乡人民献爱心。

刘福领近年还通过滴水众筹、支付宝、阿里公益、红十字会等机构捐款献爱心,并且还结对帮助了10名贫困生,帮助孩子们上学圆梦。刘福领作为新时代的新徽商,他经常换位思考,自我审视:我是谁?做什么?怎么做?离开这个中国历史上最美好的时代,我还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吗?刘福领与党同心,直面现实,勇于担当。他和他的企业与社会同步、与人民同行,用爱心照亮人心,温暖社会。

依法诚信经营、勇于担当,发扬新时代新徽商“感恩奉献的担当精神、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期待刘福领的创业故事,能够更好地促进形成体现时代特征、青年特点和安徽特色的青年徽商文化。刘福领作为安徽省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者,他的成功经验和创业足迹,对于进一步培育青年创业人才、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文/南昌熊明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